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传统中医 国学教育 儒学人物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党建园地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项目发布  产品发布  加入联盟  场地租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未选用 > 正文
 
朱熹《四书》学的人文信仰特征
2009/11/16 13:33: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朱熹的代表著作《四书集注》完成了儒家的人文信仰的建构。在这部里程碑式的文化巨著中,朱熹表达出了更加强烈的人文意识与浓厚的理性精神。然而,几乎在朱熹进一步强化儒学的理性化、人文化的同时,他的《四书集注》也同时强化了儒学的信仰,从而强化了儒学的宗教功能。可以说,在朱熹的《四书》学与宋儒的思想体系中,人文观念的强化与宗教功能的强化几乎是一体的。

  那么,这种成熟形态的人文信仰具有什么典型特征呢?从朱熹的《四书》诠释中,他对“天理”的信仰中表现出如下一系列特征:

  (一)客观论述与主体投入

  朱熹在诠释《四书》时,力图确立起对“天理”的信仰,从而能够全面地指导个体身心实践、社会制度建设。但这毕竟又是一种人文信仰,所以,朱熹表现出对“天理”的理性态度,即他总是首先将“天理”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性存在,使之成为人们理性思考的对象。这样,在朱熹的诠释中,“天理”似乎成了一个自在的客体,成为一种超越于一切人的精神的客观存在。朱熹曾经反复解释“天理”作为一种思考、描述的对象存在。

  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而所谓阴阳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得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礼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脏百骸之身。[1]

  在这里,“天理”没有丝毫神秘性可言,也不是一种人格的精神实体,在浩浩大化、发育流行的自然史过程中,“天理”更象是存在于自然史、社会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可以客观描绘、理性思考的实在法则。朱熹诠释《四书》中的诸如“天”、“天命”、“天道”的概念,均被解释为“天理”,并将它们描述成为一种“天理→阴阳五行→人物化生”的自然史过程。朱熹在思考、描述这个自然史过程时,还大量运用了天文、地质、气象、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材料。譬如,他对生物化石物思考,准确地猜想到高山与海底的地质演变,体现出一种科学理性的精神。

  但是,朱熹在诠释《四书》时对天理的论述,又不完全是对某种自在客体作超然性的思考和描述,而体现出对终极实体的投入式追求与表达,这恰恰是信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朱熹的学术视域中,“天理”、“天道”从来就不是一种独立自在的客体,他自己也不是一个仅对形而上问题感兴趣的智者,恰恰相反,朱熹是一个具有强烈济世情怀的道学家,他对天理、天道的探讨是基于一种承传道统的使命感,他全身心地投入学术文化工作亦是基于这样一种“道济天下”的崇高使命。他在《中庸章句序》中就殷切地表达自己所以诠释《中庸》的目的,就是基于“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的神圣使命。而且,这种“续夫千载万传之绪”的道统承传,最终仍是希望“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朱熹这种对道统、天理的全身心投入与追求,正是立足于对道统、天理这种神圣理念的信仰。更加重要的是,朱熹探讨的“天理”、“太极”,并不完全是某个自在的终极存在的静态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体自我内在的身心性命之中,是不可须臾离的安身立命之本,它要求每一个体作深切的自我体认和存养省察,以执行“天理”、“天道”的“命令”。朱熹在诠释《中庸》时,就反复提出这个“天理”与自我的相关性:“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若其可离,则为外物而非道矣。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于须臾之顷也。”可以发现,朱熹所诠释的“天理”是源于内在德性、并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并且是自己不得不“常存敬畏”、“亦不敢忽”,这是何等的深切投入!他甚至认为这种自我的投入程度,会直接关联到外在的天道的实现程度,他在诠释《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经文时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其效验至于如此。”这样一种投入式的追求与表达,显然是基于对天理的深切信仰。

  (二)知识理性与直觉体验

  朱熹的“天理”思想所以是一种人文信仰,就在于他对天理的确认不但强调理性的认知,同时又倡导直觉的体验。

  朱熹通过诠释《四书》,充分利用和发展了孔孟与早期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理性,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理性主义的认知方法和宇宙论体系。这样,他的《四书》学体系不仅在方法论上体现出对经验知识、思辨理性的重视与兴趣,他也在努力运用这些经验知识、思辨理性去建构一个以自然、人文知识为基础的天理论思想体系。朱熹在方法论上对经验知识、思辨理性的重视,鲜明地体现在他对《大学》中“格物致知”的诠释。他将“格物”诠释为穷理,他认为万事万物中均有“理”的存在:“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以至天下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鬼神之所以幽显,又至草木鸟兽,一事一物,莫不皆有一定之理。”[2]这样,“格物”就是要穷究物理,而格物中所获
  ( 0 ) ( 0 )  

  相关阅读:
· 河南省荥阳市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报名截止
· 幼儿教育的八大守则
· 教育的智慧___王财贵讲于「鹿鸣学堂」
·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 论语·子罕篇第九
·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323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