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传统中医 国学教育 儒学人物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党建园地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项目发布  产品发布  加入联盟  场地租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候选 > 正文
 
孝道起源
2009/7/15 9:26: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孝”字最早见于商代卜辞“孝”,由“老”与“子”的上下结构会意字而成,意思是青年人扶着老年人。引伸为老少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西周时期,孝的观念已相当流行。春秋至汉代已流行的《逸周书》的“宝典解·第二十九”记载有周文王对周公旦谈到“九德”,其中就有“孝子畏哉,乃不乱谋”的语句。“官人解·第五十八”章中,周公旦说到鉴别人的品德,可从父子关系方面着眼:“父子之间观其孝慈”。铸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也不少:如仲自父须上有“用享用孝于皇祖、文考”。兮仲钟上有“用追孝于皇考已伯。”
    《诗经》上有关孝的记载更加丰富:《周颂·闵予小子》有“于乎皇考,永世克孝。”诗中反映周成王丧中将即政,朝于宗庙时,内心的忧虑,表示对逝世的父亲要永表孝心。
    《小雅·蓼莪》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这是人民苦于兵役,不能赡养父母时的哀叹,诗中唱出儿辈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其他还有“永言孝思,孝思则维”、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等内容。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孝”的概念范畴着重在“亲情”方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孝义有了新的认识。
    孔子将孝与礼结合起来,说对父母长辈,应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又说:“今之孝子,是谓能养。天下犬马,皆能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如果只是供养父母,动物也能做到;对父母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是同动物一样吗?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更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韩非子认为:孝应“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孝”的意义已被扩大:广度上,“孝”应推广为社会道德伦理,深度上,“孝”不只是种感情牵系,而应见之于行动。
    西汉时期,弘扬儒家孝德观念的《孝经》流行。孝文化已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汉武帝开始,在进朝廷开设“举孝”科目,选拔任用“善事父母”的孝子到朝廷做官。唐代有“孝悌力田科”,清代有“孝廉方正科”,标志着“以孝治国”理论的组织化。几千年来,“孝道”,是亘古以来炎黄子孙思想建设的标识。今天我们提倡“孝道”,有更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将“敬老爱幼”作为大力提倡家庭美德、社会美德的第一条内容,“敬老爱幼”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首善之举。“计划生育”已是我国的恒定国策,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及子女的“ 4—2—1 ”有家庭结构势必占中国家庭结构模式的绝大多数,老少三代的“抚、赡”爱、敬”关系不理顺,“家庭美德”的建设从何谈起?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 1990 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 3·32% 的速度增长, 2000 年,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10 · 5% , 2040 年,老年人将占 24·8% 。养老赡老,尊老敬老的问题不解决好,“社会公德”的建设从何谈起?
    时至今日,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止扩展到社会,扩展到中华民族,同时也形成一种科学的、美好的道德理念:对民族对人民的奉献心和事业上的责任感。今天 我们提倡的“孝道”,就是这种对事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每个青少年都应对社会对民族怀有这样的“赤子之心”。
    《诗经》上说“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意思是如果孝子多,层出不穷,福运将会长久跟随。用在今天,有更新的意义:孝道文化的弘扬,将使我们伟大的民族事业永远兴旺!
  ( 0 ) ( 0 )  

  相关阅读:
· 爱,与舟曲风雨同舟
· 墨家
· 清汤鸡豆花的营养疗效
· 一支烟破坏多少维生素
· 黄帝内经 素问 第三篇
· 什么是传统养生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648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