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传统中医 国学教育 儒学人物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党建园地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项目发布  产品发布  加入联盟  场地租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未选用 > 正文
 
圆融之思--儒道佛及其关系研究
2009/8/14 14:11:00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内容提要]
    西方文化包括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方式与由此形成的自由、民主、科学传统;古罗马的公民身份观念和政治法律制度及由此形成的法治传统;希伯莱人的宗教信仰及由此形成的基督教伦理价值观念。这种文化被移植到美国,逐渐脱离开欧洲的传统,增加了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要素,成为追逐高科技、高财富、高消费、军事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理性”文化。
[书摘]
    三、南北朝、隋唐佛教的“义解”释经法
    中国佛教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一方面,它要求摆脱中国本土思想影响的愿望更强烈,并逐渐付诸实践;另一方面则力图包容中国本土思想尤其是儒、道思想。这在佛经译释方面的表现便是译释者们探求外来佛教本义的兴趣在普遍增加,他们普遍舍弃了魏晋时期的格义解经法,代之以义解法,力求通过自身对佛教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而独立地诠释出佛经本义。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佛典译释对象来看,在南北朝佛教中,小乘佛教不同部派的论著大规模涌人中土,一般称为“阿毗昙”,简称“毗昙”,意译为“对法”、“论”等。这是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它对佛经的论释采取名相分析与理论阐述并用的方法。较之“经”的结构松散、语言模糊等特点,“论”体系严密,定义清晰,重在阐发佛经义理。因而更能吸引那些循文求义的知识僧侣,它在南北朝时期的盛行及为广大僧人所译解,正表现了当时人们追求佛经本义的兴趣在增加。
    其次,当时中国佛教界对印度佛教的基本理论与观念已不只是照本宣科,而能融会贯通,并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而揭示佛经中虽蕴涵却未明言的某些义理。这种解经水平不是魏晋格义法所能达到的,只有运用义解法,才能揭示出经中未言之理。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竺道生。他对魏晋格义法颇为不满,认为解经的宗旨是要解出经中之理,而格义法恰恰是拘泥于语言,只注重文字言辞的变换,忽视了佛典原义阐释的准确性。他认为语言与义理在解经中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拘泥于语言形式便不能把握其言中之义理。有鉴于此,道生主张不应只援引道玄的名言术语去格度佛理,而应运用道玄“得意忘言”的方法去理解佛理。他提出了“人理言息”的义解解经法,说“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寄理,人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则可言道矣”。道生自己的解经实践正运用了这一义解法。[yao_page]
[目录]

导言 一统型社会与圆融型思维
第一编儒家思想研究
儒家仁道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程朱对孔孟仁学的改造与发展
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的统一——论儒学的二重性及其对徽文化的影响
阳明后学的以儒合佛道论
沦新安理学的形成、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试论新安理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的演变
儒学与基督教对话与互补的必要性

第二编道家思想研究
老子的“道”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老子的生命崇拜意识
老子生命观念的理论渊源
略论老子的处世之道及其历史影响
20世纪国内老子研究述评
从庄子和西方智者学派的比较看相对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庄子研究四十五年
老庄道论的宇宙论内涵
道家人生哲学的现实作用
道家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发展形态之我见
道家生命观与楚淮文化
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傅伟勋对道家哲学逻辑发展的诠释学建构 [yao_page]

第三编佛教思想研究
佛教顿悟说与现代直觉思维
中国佛教经典解释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史上的“三教合一”说的演变
佛教“中道观”及其人生启示意义
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合一”说
从“六祖革命”到“人间佛教”:中国佛教人文精神
的建立
“顺”:禅宗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
论禅宗的意会论
禅宗之“心”的宇宙论三义
东方佛教的宇宙哲学

第四编儒道佛关系研究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
先秦道家修养论及其对儒墨修养论的否定
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
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陈献章思想与道家的关系
佛道旨趣之同异论纲
佛道心性论的交互影响
从道家之“道”到禅宗之“心”
庄子与禅宗的超越意识
略论庄禅真理观及其历史影响
浅谈佛学与理学的主客体论
禅宗心性说与王阳明的良知主体论
后记
……

  ( 0 ) ( 0 )  

  相关阅读:
· 河南省荥阳市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报名截止
· 幼儿教育的八大守则
· 教育的智慧___王财贵讲于「鹿鸣学堂」
· 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 论语·子罕篇第九
·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5257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