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教育学习 > 正文
 
教育孩子学习经典
2010/5/10 16:00:44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今天就说一件事,请老师这辈子务必记住:教育是非常简单,轻松愉快的事,培养人才不费吹灰之力。所谓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只要了解到教育本质,这三心是不必这么强调的。孩子是那样纯真洁净,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就很好了。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阻他就不错了。许多老师家长一直在残害障阻我们的孩子,所以国家没了人才,以后千万不要再那么努力了、千万千万;拜托拜托了。 
  怎样能做到轻松愉快的教育,跟小朋友一起成长?先看一段录象,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录像片)“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了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的专题,就牟先生一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深为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化对现在社会的转向是一剂良方,但怎么发挥它的作用呢?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就正在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从根上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开发增进了儿童的智慧,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种什么方法?请看记者胡春玉,肖瑞华的报道:这是台北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早自习都在读诵四书,这是复兴街一个社区***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目前台湾大约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他们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仅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了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老师又惊又喜……” 
  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只是我推广读经后的两年,从一个到十个百个到五千个,后来三年就到了五万个,四年五年就是五十万个,现在已推广七年多了,台湾一座小岛就有一百多万小朋友在接受这种教育,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缅甸,凡有华侨的地方就有人在读经,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澳洲、纽西兰,乃至美国、卢森堡等或许我没有听过的地方,只要有中国人,就都有人开始接受这种教育。祖国大陆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文化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做谁来做?我们不做得更好谁来观瞻?谁来效彷?在大陆也有超过三百万小朋友分散在各地读经。 
  现在还不知道有这种教育的人,一定要开始知道,我希望从今天起,大家回到各自省份,告诉别人有这样的教育,让大家接受这种教育。 
  不是让老师更辛苦,小朋友课业负担更重,不是让家长更认真地指导孩子,都不是。两年前我来大陆,途中经过香港见了南怀瑾先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和所有的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我想是什么事呢?他说:“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 
  这句话作为老师听起来是很不愉快的,大家不要不愉快,我也是老师,教过小学,初中,高中,现在教大学,我也要对这句话作深刻反省,我们老师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没大成就了,在大陆我不知道,至少在台湾如此。

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台湾的教育是学美国,完全学美国,几十年的学美国,中国的东西统统忘掉了,忘记中国的东西并不见得、并不直接就是不对的,我不是个民族主义者,我不是说,我是中国人,所以才要复兴中国文化。乃是因为这个文化是有意义的。重新剖析中国古老的教育理论,并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非要把中国的教育理论再捡回来不可,而是这种教育理论是有真理在其中的,如果我们的文化是有意义的,纵使我是美国人也要来复兴中国文化,纵使我是外星人,也要尊重中国文化。 
  我们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凭知识分子的诚意和良知来说这件事,今天讲的话超出任何宗教信仰,民族意识和政治立场。大家都是学这行的,好好检讨一下,我们一辈子费了那么多心血,家长是怎样的期待孩子,老师是怎样的热心用心,能到这参加这个研讨会的,都是百里挑一,付出这么大,难道孩子这么难教?人才这么难培养吗?为什么不停下来想一想?   今天要贡献给各位的,就是重新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理论。大陆的情况我不很了解,以下所说的都是我在台湾的经验,如果有批评到教育界的地方,也是在批评台湾教育界,但大陆如有类似情况,也可反省反省,我们是以一颗真诚的心来讨论这件事。    
  哪些地方要反省?从最大最高最深远的方面讲,是有关文化的心态,我作个比喻,你见过侏儒吗?侏儒是长不大的孩子,大部分是天生的,天生侏儒症,这样的孩子,即使生在皇宫贵族,给他多好的营养也长不大,本来一个人按正常营养供应,都有长大的潜能,只要好好养他,轻松的养他,自然会长高,但患了天生侏儒症就养不大了,我们看到了会很同情,他的父母也是很可怜的。后来看到一篇报道,侏儒不一定是天生的,有人造侏儒。为什么要人造侏儒呢?因为有些沿街卖艺的人,需要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譬如说有的带猴子,有的带大莽蛇,这些大家都看到过了,我带个侏儒给你们看看,人们就会围观过来,没这么多侏儒怎么办?他们有办法造。怎么造?偷个婴儿把他装在罐子里,只露出头来养他,本来孩子是正常的,稍微好好照顾就能长大,故意不让他长大,大家知道包小脚的女人就已经很痛苦了,现在全身都包着当然更痛苦百倍,所以这个孩子天天叫啊叫,因为他要长大不让他长大,嗷嗷叫,哀叫了十几年,才把罐子打开,比天生侏儒还矮,这叫做人造侏儒。 
  看到这种侏儒,就不只是同情了,养他的人实在是太可恨太可恶了。我讲这个做什么?就是人除了身体长大之外,还有内在精神,心灵文化层次的成长,但有些人不幸患了文化的天生侏儒症,如生在原始丛林的民族,在一个非常偏僻野蛮的地方,他们所处的环境,没有文化和精神的陶冶,一辈子跟野人和动物差不多,身体长得很好,心灵没有成长,这种人叫天生的文化侏儒,也值得我们同情。    
  但如果生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居然我们的国民和孩子没有文化的成长,这是不是叫人造的文化侏儒?近一百年来中国就患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至少在台湾如此,现在的中国人已忘了中国的文化,在台湾已是全盘西化了,中国人连中国书都读不了!什么叫中国人连中国书都读不了?就是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还要靠翻译,代表这个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国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要吸收别人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现在台湾学美国不是学美国的冒险开发精神,不是学美国的那种大民族气魄,学的是什么?学美国的好莱坞,迈克杰克逊、麦当娜;学日本不是学到了日本的企业家精神,连他们樱花的那种悲剧精神都没学到,只是学到日本的卡通,漫画。为什么好的东西你学不到,因为你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 ,一个丧失中国文化的中国人不仅对自己没好处,西方人要跟你学一些所谓的中国文化,你也不可能有所贡献。忘记自己民族文化不仅是自己民族的损失,对其他民族也是一种罪过。    
  为什么西方文可以传到中国,我们中国文化不能传到西方去,假如派你或我到有西方人的地方,假如西方人也想学学中国的高度文化,请问我能吗?你能吗?我们留学生不都是社会的佼佼者吗?我去美国也作这个演讲,有个留学生跟我说,你讲得对,我在美国也受到很大的困扰,一辈子都遗憾。刚到美国时,美国同学非常好学,看到中国人就高兴:“你从中国来,我听说中国有本书叫《易经》,《易经》很有名,里面讲些什么?你是中国人,跟我说说!”这个学生说什么?“I am sorry,我没读过……”。“那你们中国有本《老子》……?”“I am sorry,我也没读过……”,“你们是礼仪之帮,你们《礼记》讲些什么?”“I am sorry,没读过……”,“你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美在哪里?”,“I am sorry,我不知道……”,“你们是历史的民族,你们第一本书叫《春秋》,有《左传》,再有《史记》也很有名,什么叫《春秋》《左传》,关公为什么要看《春秋》....我不知道....,《离骚》文学价值很高,那个作者还要跳河,为什么要去跳河?”“我不知道……”,“《世说新语》---不知道。宋明礼学家为什么要辨论?”,“不知道……”,“那你们有本书叫《唐诗三百首》……”,“噢,我读过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样的留学生,自己感到了惭愧,这叫文化的侏儒。没长大的心灵,你只学别人够吗?整个世界兴起了中国热,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假如中国人只是政治经济军事强大,就应了西方人的一种看法,就是中国的可怕,中国又将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我们要想一想了,除了各方面强大,我们的心灵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也要再度放光芒,除了让人畏惧外,还要让人尊敬,让人喜爱,那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有宽阔的心胸,悲天怜人的情怀,从哪做起?从文化教养做起。    
  我们的教育不是从上到下大家都非常努力吗?难道我们没有考虑到所谓的文化教养吗?其实不是没有考虑,上到教育部下到所有的老师家长,都非常尽心尽力,只是如果这个尽心尽力没对准焦点,就非常可惜了,费力多而收效少。    
  如果我们对教育本质了解的不够透彻,对儿童心理发展认识的不够清楚,那我们所做的教育可能不仅没效果,还会有反效果。近几十年来,台湾的教育思想是从美国来的,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的教育思想,是所谓的实用主义,所谓的边需教学,所谓的行为科学主义,所谓的儿童中心本位,这些术语用一句话说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什么是“懂了才教”,就是要考虑儿童的心智和学习智能的发展,要考虑到他到底能不能吸收我们所教的东西,什么叫吸收?就是老师要讲得很清楚,他要听得很明白,听完后做测验,他能回答正确我们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来,才知道达到了教育效果,你是不是这样想的,你在做教育时是不是用这种方法实施。这叫儿童中心本位,背后的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就是“懂了才教”。    
  这个认知心理学只不过是认知的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认知的心理发展,而应用到科目应该是认知的科目,在我们这里是数学,自然,物理,化学,这些是认知的科目,凡认知的科目最好按认知心理学来教学。什么意思?就是懂了才教,教的时候要很清楚,学得要非常明白,这一步懂了才可教下一步,这叫边需边学按步就班,要怎样教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程序到底是什么?有认知心理学的书可以看,美国对于科学教育正是按认知心理学来教的,所以他们科学教育安排的比较合理,如果我们没这样安排,恐怕我们的科学教育就不一定能教得成功,在台湾科学教育是失败的,为什么?因为违反了儿童心理,所以台湾的孩子怕数学,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面对数学的压力,你教的孩子或学生,一二三年级考得不错,不要高兴得太早,四五年级再说,四五六年级就有许多学生有压力了,到了初中二分之一的人数学考不及格,到了高中三分之二的人数学物理统统考不及格,台湾大学联考数学总平均只有30分,一个国家的教育办得让青少年数学只有30分,请问你的科学教育在哪里?难道不认真吗?不是,事情不是认真就可以的,你要去哈尔滨,往南走走得越快,离目标越远。所以要先确立目标,先有智慧,才加上努力,要不然努力是白费的。 

    如果小朋友数学有压力,就该学学美国人,我们的孩子那么聪明那么认真,这一点点数学为什么学得那么痛苦,老师又教得很辛苦,我们来看美国初中一二年级的教材,他们学什么呢? 
  第一学会四舍五入,第二会把十分之五约成二分之一,第三知道二又三分之一等于三分之七,学会分数加减乘除,小数加减乘除,会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什么时候学的?小学三四年级,所以开玩笑说,假如我们的孩子三四年级,不,五六年级数学学不好,你怎么样引导他,一旦算不好了,我们怎么引导才能让他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其实不仅是数学,而是喜欢思考,他会思考敢思考,遇到一个问题他想出三种解决办法,这才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一般国民都能思考,能面对问题,其次才是培养一些科技工作者,最高一层才是培养科学家,百分之八九十的民众,学数学都不是要做科学工作,我们的数学教育使国民不会思想,不敢思考,面对问题不知怎么办,因为从小学四年级就害怕思考,认为思考那么难,所以四五六年级数学没学好,应安慰我们的孩子,千万别骂孩子笨,他不是故意笨,是父母给的,骂孩子笨等于骂人家父母。我们应安慰孩子,孩子啊!没关系,初中你就会了。    
  到了初中他自己看这个题目,啊呀,我以前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不会。现在他就会了,所以我大胆说一句,数学科学是不用教的,谁教数学谁教科学谁就是笨老师。人类心灵中本就有逻辑,本就有数学,只要稍微引导,怎么引导,按他心灵发展的秩序,他心灵怎么发展,老天爷生我们就给我们人从小到大,每一年都有所增长,每一年理解力都更高一点,初中生自然比小学生理解能力高一点,小学不能理解数学物理化学,到了初中就不费吹灰之力,那初中怎么办呢?初中只算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怎么办呢?很简单啊,高中再来学就会了,老师不就轻松了,孩子不就愉快了?好,那你说这个不行,这是降低我们的程度,这不可靠也这不可行,我们怎么可以降低科学程度呢?请问我们费了那么多努力,你科学程度有提升吗?我们现在已长大成人了,去市场上买菜用sin cos吗? 初中高中学了六年数学,那么认真,那么辛苦,数学在哪里,物理化学在哪里? 
  有没有因为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而培养到我们内心的一种面对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让初中生高中生学了那么多东西,非常痛苦,结果发誓一辈子不再碰数学,对科学没兴趣,这样的国民是不能培养出科学气氛的。台湾就如此,还好大陆可能不是如此。    
  但是谁能这样做,谁敢这样做?不敢的。其实人的学习应该这样,初中算初中应了解的东西,高中学高中应了解的东西,高中毕业十八岁,他自己认为数学这么简单,物理化学这么简单,我要学数学,学物理,学化学,于是他考大学就考这些科系,十八岁的人头脑成熟了,这是老天爷给的成熟,不费吹灰之力就成熟了,只要稍微引导,按他的程序稍微教导他,到了大学他只有现在我们初中的数学程度,但他考上数学系,数学教授就可训练他,因为你成熟了,而且以前没补习,所以身体长得很好,在一二年之内,就可把以前辛辛苦苦五六年的学习全部学回来,台湾学生跟美国的学生,同是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系,台湾学生高中毕业时,老早就把人家大学一二年级的东西学完了,所以美国学生一二年级程度很差,但经过两年就平起平坐乃至超越而上,而他是自愿要学的,所以他到了研究所更深入地学习,我们赢了他六年,他赢了我们一辈子!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初中高中的事,更不是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事,我们要为孩子一辈子着想,美国一个科学工作者,大学训练四年,从我们的初中程度开始训练到大学毕业,跟我们大学毕业一样高,甚至更高,因为他自己会思考,科学要养成自己喜欢思考,自己愿意思考,而不是逼他算很多我们的题,算很深很难的题,这没意义。心理学告诉我们,凡属认知的科目都要认知得非常清楚,假如他一知半解,你就要教下一个科目,下一个单元,那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怎样办?告诉各位目前没办法。 
  下面我们将提供一个办法,就是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增进他的学习智慧,那么虽然只在国小三四五六年级,照常算我们现在这么深、学我们现在这么深的数学,他都能举重若轻。    
  所以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降低科学科教材的程度以适合儿童,让他学得高兴,以培养到他思考的兴趣,第二就是从小提升他的学习能力,让他能应付高度的数学教材,只有这两个办法,不采取这两个中的一个,像现在的教育,那就是在残害儿童。    
  好了,不再讲科学了,我要讲的问题是另一边,那才是我们的主题。一句话,科学教育应按科学办法来教,就是要学得懂,要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而人生很多科目不属于科学,科学科目只占十分之一。所以西方人对孩子科学科目学不好并不紧张,为什么?因为人生大部分不属于科学。这些大部分的学科既然不属于科学,要不要按科学办法,要不要懂了才教,要不要教懂了才有用,我们不是要想一想吗?所以最科学的办法,科学按科学办法教,非科学就不一定要按科学办法教了,若把非科学科目都按科学办法教,你就在残害孩子,因为我们弄错了方向,犯了固执己见的错误。    
  什么叫非科学,什么叫非科学的办法,如音乐,离科学很远对不对,美感教育,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但现在教这种科目也按科学办法教,什么意思?认为懂了才能教,因此,台湾就没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课程设了,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没成果。什么叫音乐教育没成果?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听流行歌,都在迷香港四大天王,就知道我们的国民没有音乐程度。学过音乐的人,他当然也听,但他不是只听这类东西。那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完全失败。为什么音乐教育失败?因为没按音乐的办法来教。    
  什么叫按音乐的办法来教?有句话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因为音乐是属于耳濡目染,而不是属于一点一滴的传授,不属于思考分析,乃是一种环境熏陶。怎么熏陶?不是用流行歌来熏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熏陶,一直让他听靡靡之音的话,将来他的心性就坏了,什么时候开始败坏?非常早的时期就开始败坏,只要他有耳朵,就开始在败坏,所以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好的东西也耳濡目染,胎儿三个月到五个月就有听觉,那个时候就可有音乐教育,用什么音乐来教育?具有音乐内涵的音乐,真正的音乐。    
  什么叫真正的音乐,很简单,古典音乐,中国有,西方也有,为什么叫古典呢?因为它是经典之作,所以流传千古,并不是因为它时代很古,时代很古那是古董,而不是古典。不会选音乐就选古典音乐,父母帮胎儿听音乐,零到三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三岁之内要听尽世界有名的音乐,只要听一遍终生不忘,深入到他心灵深处。幼儿园学的东西,会影响一辈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样,一辈子洗不掉,好的东西,就有好的背景,如果让他去学这些靡靡之音暴力之气,到十八岁就发作给你看。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让我们国民充满爱心,悲天怜人,温柔敦厚,教育的时期就在三岁之内。不需花钱花时间花精神,不要硬跟小孩说,乖乖的给我坐在这听贝多芬,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饭在睡觉时,统统可以听。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引,全部堆存在他生命深处,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你当然看不到,种子我们怎么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三岁定一生”是中国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    
  那个叫丹尼尔高曼,写作EQ的人,为什么要写EQ这本书呢?因为他看到美国青少年的人欲横流是不可挽回的,所以他就考虑怎么来教育,让一个青少年有优雅的性情,他终于在脑神经的发展理论中发现要在三岁之内教育,音乐是最简单的。   

    中国的老话,中国的老书《孝经》就说“移风易俗莫良于乐”,如果我们的国家要让我们将来的社会有礼貌、有秩序、有教养、有爱心,三岁就要教完他,放古典音乐不需花你的时间,任何时刻都可以,小小声不妨碍大人工作就行了,因为大人听不惯这些音乐,因为大人已经没救了。但一个婴儿,他的耳朵非常灵敏,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他的心灵和脑神经就产生多少种应对的方法,越丰富的声音,越刺激他头脑的发展,这叫耳聪,如果你的孩子超过三岁,头脑神经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机会,所以幼儿园三到六岁是一个阶段,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天天在园里放优美的音乐,不要每次都放哥哥爸爸真伟大,妈妈姐姐我欢喜,放了三年就完了,他的心灵就受到永远的污染,所以六岁之内很重要。超过六岁,到十三岁还有百分之十的机会,小学阶段务必务必,下课时间就放好的音乐,放古筝古琴,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七年之内,让北京所有计程车上都放古典音乐,外国人来大陆来就会有不同观感了。孩子十三岁之内很重要。如果超过十三岁?我看就算了,依照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人类脑神经的发展,十三岁之后那种直觉能力就消失了。那种深度学习的习惯就没了,老天爷所给我们的强大的摄取功能就收回去了,除非你自己再开心门,再接受这样伟大的心灵呼唤,你才能跟它起共鸣,但这种人是很少的。我们为什么不在任何一个人统统是天才的时候,给他天才的教育,你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垃圾里面,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另外,美术教育也是这样,让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看尽世界名画,风景,建筑,只要图片就可以了,一幅名画看过三次终生不忘,这叫作眼睛明亮,耳聪加上目明就叫聪明,这个孩子一辈子的学习都比别人轻松愉快,不费吹灰之力。人才的基础就此奠定了,三岁,好像不关老师的事,但老师要宣导,这关乎家庭教育,我们的家庭几乎没有教育啊?我们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当然不懂,但是人生有懂才行嘛,你现在不学将来一辈子不懂啊,现在学了每一年都有他的懂乃至于懂一辈子,千万不要再迷失了,不要再问他懂不懂,数学需要懂不懂,音乐不需要懂不懂,美术不需要懂不懂。那你说,一边教音乐一边告诉他音乐知识不是很好嘛,我告诉诸位,他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他听过几百首世界名曲了,他要知道音乐的这些理论,等他十八岁,二个礼拜统统学完了,你怕什么?知识最简单,心灵是很难的事,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他这个人叫贝多芬,是十八世纪的,他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分几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 
  我也不是来谈艺术教育的,我要说的是更重要的一种非认知类的教育。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是靠语文传下来的,以下要讲的是语文的教育。语文的学习比其他的学习更困难更深刻。但语文的学习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语文几乎不要教就会了,谁那么认真教语文谁就是笨老师,谁就在害孩子。    
  语文分语和文两方面。语就是说话,文就是读文章写文章,北京孩子都有一口北京腔,台湾孩子都有一口标准的台湾普通话,北京的人是学不到的。孩子会讲话,是因为你父母教的吗?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根本不需要教,只要这个地方有这种语言,三个月就学完了,至于有两种三种四种五种语言,三岁之内就全部学完了。要知道一种语言是多么复杂,电脑学不会,电脑学起来还没我们灵活呀,讲话是不需要思考的。一种语言发音复杂,文法复杂,两种语言两倍复杂,有两倍复杂的学习就造成了两倍的聪明程度,所以让孩子多学几种语言,是造就他一辈子反应非常灵活的最好教育,而且不费吹灰之力,根本不要教,但是你要懂!不懂就浪费他的天才了,学英语太简单了,还要教吗?还要教得那么辛苦,看看美国婴儿好了,他三岁就学完了。

 说个笑话,我在台湾劝那些来听演讲的人,如果你有孩子要注意了,父亲讲家乡话,母亲讲北京普通话,再请他的阿姨讲英语,请他的爷爷讲日语,请一个德国司机,一个西班牙女佣。三岁后这个孩子会讲五种语言,但他不会跟你讲英语,因为他知道你不懂英语,他只跟他的小阿姨讲英语。语言是不要教的,但假如我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我们就白白浪费。等到错过时机,费九牛二虎之力,焦头烂额还是学不好,假如用九牛二虎之力能学好,我也甘愿,但时机一去不复返,叫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没有百年身,连百年身都没了,下辈子再说吧!错过时机永不再来,各位,你是老师,你是家长,要好好注意这件事,不要你认真教就行了,你教得要时机恰当,要教得时机恰当也非常简单,就是懂得人性,要懂人性也很简单,每个人都懂,我在这也没讲一句新的道理,你老早就懂了,你自己就知道应该这么做,你为什么不做,你当老师,还用相反的方式做,可怜我们的孩子,我们这一代已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我们的下一代,要痛哭流涕的。    
  学校教语文。如果教的是白话文,就等于浪费老师的青春;浪费儿童的生命。为什么?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为什么不用教?只要认得字,就会读白话文,按胡适之先生的话说,白话文叫作我手写我口,口能讲手就能写,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    
  不过语文教员还是有工作做,学什么呢?学文,什么叫文?就是记载我们语言的工具。记载语言是件慎重的事,我们讲话比较不慎重,随便说说便算了,但我们的思想,要记载下来,要传诸久远,就要慎重,怎样慎重呢?    
  第一点;我们的思想都要精确,不是随便说说,要精确化,要考量、要整理、整理才能精确; 
  第二点;不要太哆嗦,要很简明的来表达。 
  第三点;既然要让很多人来看,就要非常优美地来表达。    
  所以,这种表达是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经整理后,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之后才把它记载下来。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是写文章时特别用的语言,是人造的语言,升华的语言、高度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在日常生活中,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文的语言简称文言,所以人类之伟大,一个文化可以传下去,我们可以欣赏到非常优美的文学,都是靠文言文。    
  自然环境可以学语言,但学不到文言,学文言使人类学习的角度更开放,使人能进到历史当中,如果只学讲话,就进不到历史,进不到文化里去。因此要传承人类的智慧,要继承所谓的传统,你就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就必定要学会读你自己民族的文言文,西洋人也是这样,不能读文言文,就代表他们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只好当作一个从零开始的原始民族,如果他们接受到外在的文化,就只有全盘吸收,所以台湾变成全盘西化。    
  可怜的台湾人!希望大陆去拯救,水深火热。但你能拯救吗?我是台湾来的,但我所读的书,孔子山东人、孟子山东人、老子河南人,我到四川去有杜甫草堂,无限思古之悠情就产生了。    
  这里只有一种东西,就是人性,就是你跟我的诚恳,我们要注意了,怎样把已经断了的这个断层接起来,我们可以努力,但已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也不要太伤心,中国有一句话“死马当活马医”,我们可稍微努力。但不要太努力,因为你努力也不会有大成就了,补救补救可以,不要想成大人才了。 
  我们的大人才在我们的下一代,不要浪费了他们,因为这种高度的文化教养,要在十三岁前完成。怎么做,首先他要有读经史子集的能力,就是要文言文的教育,你说中国的传统里有糟粕,有糟粕是一回事,如果说有糟粕,也得要一个有功力的人才知道哪里有糟粕,不可以随便乱讲,所以你要发扬它,你要有能力,你要批判它,你要有能力,你要咒骂他,你也要有能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这种能力,从阅读当中渐渐融入古人的智慧中,也可以说古人的智慧渐渐开发我们的智慧。我们现在所推广的教育,所读的内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让他耳濡目染以后,他不会变成一个象三家村里的小里小气的顽固分子。 
  这些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有着高远的理想,开阔的胸怀。你要涵养你的性情,你要增长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进你的道德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    
  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乃是我们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们内在的心灵。如果孔子讲的话不是内在心灵所需要的东西,可以不要孔子,我们是凭这样的精神读书的,但孔子讲的话如果是千秋不朽呢?他就还是新的,就不会死去。只要有人类,你就必须这样做。不是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而是你自己本身就希望这样做。只是这些书再来唤醒你,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宰制你,奴役你的,千万千万要认识这一点,要不然我们就不能读那些书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一定要小心啦!孔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二千五百年前在山东讲的。但二千五百年后,我们北京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吗?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吗?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吗?不是的,我们还是鲜矣仁。一个美国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吗?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常鲜矣仁。这叫做“经典”。这种话为什么我们不去读?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假如你真的在一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环境中。如果不会感时花溅泪不会恨别鸟惊心,这种人叫没良心,所以杜甫不是他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这叫“千古之作”,这叫“永垂不朽”,没有任何政治势力,没有任何经济势力,使那些东西永垂不朽的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里,不在孔子那里,在我们自己这里,这叫作“经典”,而“经典”不只是有这样的性情涵养,不只是对我们人性光辉的启发,它又是最好的文学著作。文学家只不过学到经典的一个方面的,就可以成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不需要读的,因为他们是中等层次,他们从哪学来这些文学技巧?从经典之作中。所以你要有好的文学素质,直接读经典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有人说读经这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就有很大的收获。所以,每个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定要教他有用的,而且这个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这个高度有用是一辈子有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你只要教几句话就让他一辈子受用。假如不是这样的教材,你不要教,为什么?他自己就会了,你教他做什么。    
  台湾的语文教育失败了,严重地失败了,费了那么多时间学国语,但语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专门去浪费孩子。我们的小学认为小学生懂什么呢?小学生只懂他身边的生活,于是要生活寓教育,教育寓生活,所以教他身边的语言。最后他懂了什么呢?小猫小狗,我们教材里“小猫叫小狗跳;老师早小朋友早,我的书包里,有书又有笔;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不回去……”。 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讲了六年,这三个人在六年之内阴魂不散。学了这三个人的故事后,到了十三岁升上初中,除了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外,他心灵中有什么呢?四个字可以形容:“一无所有”,完全的浪费呀。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这不是我说的,是唐德刚先生,他反省胡适之的白话文运动。胡适之是鼎鼎有名的人,他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在晚年用英文讲自己一生的经历,叫作自传,不是口述自传。因为是英文写的又很有历史价值,所以他就叫他学生唐德刚(现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译成中文。在翻译的时候,唐德刚一面翻译一面写注解,对胡适之先生的功业,有一些评论。在讨论到白话文运动时,唐德刚先生这样说:现在不是都用白话文吗?胡适之白话文写得很好呀?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    
  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我们的孩子比他笨,全国的孩子比他笨吗?教育思想的问题。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能力。是海绵般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他就放在肚子里什么。他懂不懂?不懂!但不懂就没用吗?看看胡适之就好啦!长大了就有用,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有七十年去懂,你怕什么!但是现在不学,一辈子就来不及了!什么叫“生涯规划”,这就是读书教育的“生涯规划”。    
  要知道现在所学的不是现在要懂,但一辈子有用,而现在不懂的学习是不是很痛苦?我们来探讨这件事。假如学得很痛苦,不要学了。我们的孩子太痛苦了,假如不是呢?你又怎么说?所以以下介绍这种教育,不需要再讲理论了。我们是很实在的,你应当怎么做,这种教育在台湾称为“读经教育”,很简单,就是去读经典著作,教材是“经典”,教法是“读”。    
  一般人对“经”这个字有忌讳,其实不要忌讳,就是经常之道嘛!永垂不朽的著作嘛!任何时代都可以有!现在也可以有呀,但现在如果没有这种经典人物出现,就没有啊!所以不是古代才叫“经典”。我们完全是开放的心胸。只要你够格,够高、够深、够远,你可以感动千秋万世,你就是经。所以不拘经史子集,杜甫的我们当作经来读,李白的我们当作经来读。但,《红楼梦》,就不大够,它在小说中是经典,不过它比起杜甫、李白还差一点,我们就是这样来选经典著作的。    
  与其教语文课本,不如教三字经,三字经会了,语文课本就会了。教语文课本是没用的,幼儿园他就学会了。所以,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如果有以下情况,你要小心,刚开学时,发下语文课本,他当天就看完了,而且看完三遍,他能跟他母亲讲语文课本里的故事。这课本就不要教了,怎么办?明天再发一本新的语文课本,要不然你在浪费孩子,下课时,听小孩子在他的朋友之间讲话,他所讲的话这么流利,所用的词语这么丰富,如果它比我们语文课本还要更高深,我们的语文课本是在浪费他,如果他在家里看电视看自己的课外读物,如果那些知识更丰富词语更优美,我们还在教语文课本,那你在浪费我们的孩子,是有罪过的。我们应知道,学了高度的表达;低度的表达就不需要学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所以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童蒙书。就不如读唐诗,唐诗读好了,那些不要学就会了,而且可以提升他的语文程度。与其教唐诗,不如教古文,古文会了,唐诗自己就会了,所以学唐诗又浪费时间。要学古文不如学诸子百家,因为古文作家,都是从诸子百家来的,学古文作家是浪费时间,古文作家你跟他可以平起平坐就行了,欣赏一下就好了,不需那么努力去学了,因为他不值得你努力。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学会了,诸子百家没有不会的。四书、五经里以四书为标准,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是《论语》。这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 第二本书是《老子》;第三本书随便选,经、史、子、集随便选。在台湾,我介绍的第一本书《论语》,第二本《老子》,第三本书《唐诗》,《唐诗》不是非常重要,但他好玩,所以附带读《唐诗》,千万不要那么认真教《唐诗》,那太小儿科了。教材就这么选。 
  那怎么教呀?我又不是专科出身,又不是中文系毕业,以前也没很深的素养,怎么教呢?这个教学法,两分钟就可学完,每个人都能会。这样困难的书,这样高明的书,教法会那么简单吗?我刚才讲过,凡事合乎人性,凡事顺乎自然,天地之间本来就是很简单的。我们的教学法,就是顺应儿童的心理,依教育本质,应该这样教,所以我们这样教。并不是说,因为我们都很差,所以这样教。不是,是本来就要这样教,你的程度很好,也要这样教,这种教育本来就如此。好,现在讲怎么教,只要一句话,你就可当读经老师了,就可以指导孩文化进度了,不管你是老师是家长或什么人。讲这句话就可以教读经,教一辈子都这样教,效果深远,儿童一辈子都记得你,都会感激你。这句话只有六个字,就是:“小朋友,跟我念”,我称之为读经教学六字真言。    
  大家觉得这个老师演讲很“有趣”,是不是这种“愉快”有一种嘲笑的味道。“这样子还让你讲,我们早就这样教了”。现在分析一下,大部分人对这六个字并没真正吃透。

  为加深印象,现在来实习,教学要实习。实习了,才能真正往前走。我做老师,大家做小朋友,你不要跟我做对。你要当小朋友,学小朋友。小朋友,跟我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众念)。念得没精神,怎么,再来一次,你对小朋友说再来一次,他无所谓。你说他没精神他也无所谓,我们大人心里就有反应了。你怎么说我没精神,我跟你念一下就不错了,就是给你面子了。这个大人当然很难教,所以我不喜欢教大人。没救了!小朋友不会这样,保证不会这样。好!重新来。我们再来一次。小朋友跟我念:“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众念)好,念得很好,老师很高兴,再来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众念)好,大家看着书。一年级以上都可以看书,大家看着书一起念,念错了也没关系。“子曰:诗三百”,预备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男生念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女生念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女生念得比较好,男生不太整齐,男生再来一遍。预备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好,男生很有进步,大家应该鼓掌……。好,大家一起念一遍“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第一排念一遍……;第二排念一遍……;第三排念一遍……;第五排念一遍……;第六排念一遍……;大家在一起念一遍……;张三念一遍……;李四念一遍……;站起来念一遍……;坐下来念一遍……。会背的举手……。 
  只一分钟到二分钟,他就会背了。经过两三天复习,终身不忘,成为一辈子文学及文化教养的基础。全国国民只要思无邪,就天下太平了!你烦恼什么呢?鼓掌呀(众鼓掌)! 
  这种书读一章不够。二章、三章、五章、十章、二十章、一百章乃至于五百章一千章。你还要教国语吗?你还要教白话文吗?幼儿园的孩子乃至二三岁的孩子,你要教他认字,这种方法最快,小孩子什么字也不认识,拼音也不会。但最好有书,他拿倒了也没关系。人类认字,不是认那个意义。不是用意义来认,而是用图案来认。汉字具备非常明显的图案特征。这种图案的认识,可以增进他脑力的发展。    
  日本有个教授用汉字来训练儿童的聪明,因为汉字每个方块有不同的变化。所以让小朋友常看这类图案他就会认字,会背书后更会认字,想像一下,如果教一个孩子《论语》,教他一个礼拜,至少他认识两字:“子曰”。后来一个字一个字的会认,不需要教认字,只要教他背书,儿童的记忆力是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不会再来的黄金时代。 
  从出生就开始增长他的记忆力,这个时候训练他,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以上。有的人能过目不忘,我所看到的读经孩子,读二三遍就把一篇文章背下来的越来越多。凭什么,凭有训练,十三岁之后就不能训练了,我们利用他强大的记忆力,在他还不能理解的时候,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记忆,不必了解,怎么记忆,就是反复练,反复几遍吗?要看孩子的资质,我建议反复一百遍,聪明的孩子反复到十遍,他就会背了,一般的孩子五十遍会背,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资质比较差的孩子,反复到一百遍,他会背,但他还是会忘,没关系,他一个字都不记得,至少也比一般人程度还高,我们最好要求他会背,但全部要求会背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有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很快就背完,有的就比较慢,所以我们就不要求背,只要求他反复读,最好读一百遍,能读到五十遍也不错,这样教了后,他注意力渐渐能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就能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语文程度就会渐渐提高,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 

    所以前面我们说有另一种让数学、科学学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增长他内在的学习能力,要增长内在学习能力,必须按人类的自然发展。人类首先发展的是语文,然后才发展思考,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训练他思考,没有用的,违背天理。现在你训练他语文,正是他的时期,大好时期,语文的训练,刚才说过,记忆力提升对他一辈子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好处,考上北大北师大的人不只是理解力好,记忆力也是高人一等,要不然也考不上这种大学,记忆力什么时候培养?十三岁前,用什么来培养,用语文来培养,不是叫他背数学公式,叫他背这些经典著作,语文能力好了,理解能力高了,阅读能力也就好了,他就喜欢读书,所以到时候老师只供给他课外读物看就好了,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是不够的,除这本课本之外,要让他一个学期最少能看三百到五百本课外读物,开始教读经的老师,会渐渐发现孩子的程度越来越好,你已不够资格指导他了,我们不可以以为我们在指导孩子,我们不可以让孩子都在我们脚下。我们不可以只准备一桶水然后舀一勺给他,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要指点给孩子一条河,老师是不够资格的,老师的作用在哪,老师是不是没作用?不是,老师的作用在指点他的迷津,指出一条他的方向,叫仙人指路。一个人迷路了,遇到一个人问路,这个人是神仙,当然知道路在哪,用手一指,就救了他的一命,不费吹灰之力。  
  拿些实例来印证,各位回去做也能如此。首先讲我的孩子,我不是来宣扬的,也没什么好宣扬的,因为是亲身体验,所以认识比较深刻,我有四个孩子(在大陆是犯法的),女孩子比较聪明,男孩子不太聪明,我开始教这些课的时候又太晚,千万不要太晚,越早越好,到了五六年级我才教我女儿,她就有许多想法,“学校又不教,老师又不考,别的同学也不读,我干吗要读?”哎!没办法,所以她只学了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了那么几句。  
  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就是在学校里一二三年级都是后二三十名的,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反正到了六岁还不大讲话,七八岁还流口水,我唯一的男孩,所望终生呀!结果是这样,但我不紧张,因为我懂心理,到了他三年级时,这时他姐姐五年级,我教他姐姐时也教了他,怎么教呢?我拿一本书跟他说:“孩子你这么大了,该读读这些书了。”他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的五十几个字读了,都没读错,我翻到第二页:“第二章,天下皆知……”又是六十几个字,加起来一百十几个字,他统统没读错,一个三年级成绩这么差的小子,小子读《老子》这本书,居然没读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注音,所以没读错,太简单了嘛!    
  老师何必那么费精神?像我一样就好了吗,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吗?你要知道,等一下你就知道了,我是一个最负责任的父亲,我就这样教他:“你会读了嘛!现在去读,下午没课,功课也做完了,多读几遍,背不下来别来找我”。他读了一个小时后才来找我,还是不会,结结巴巴的,我说:“不行”,晚上再背。晚上我就给他读,给他问,他就很流利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背完了。于是,我就说了句我认为是这辈子最重要的话,我说:“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  
  《老子》八十一章,多少天背完?四十天,刚才不是美国学生问留学生,你们《老子》讲些什么吗?四十天就全会背了,我们的孩子有多少个四十天浪费了,四十天背完,我没再指导一次,只说过那句话,另外呢?背完了就算了吗?不是。人类会遗忘的,越早复习越好,所以赶快复习,一天复习十章,大概五六百字,他以前会分着背,现在十章连起来背,轻松自在,每天都背十章,八天背完,还要再复习,第二次复习,二十章连起来背,四天背完,大概一千个字。要知道一个孩子能在大脑里存放一千个字,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整个生命力就开拓出来了,一辈子的聪明就奠定了,一千个字就好了。第三次复习,四十章连起来背,两天背完,最后一天,从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老子》五千言一口气背完。用时55天。从那一天开始,《老子》跟他一辈子。   
  现在我们小朋友们背书,只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没了。我告诉你,浪费生命啊!  

   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所以赶快开始读《论语》。《论语》不是八十一章,是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    
  三年级读《老子》,四年级读《论语》,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叫作脱胎换骨。他的聪明,他的秉赋是父母亲给他的,但他是秉赋很差的孩子,只不过是读了半年,就整个变了,气质从里面变,气质变,头脑就变。老师非常惊讶:“这个孩子现在怎么变聪明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初二跳级考高中,高中全校第一,本来高中读两年考大学,但教育部不准他考,所以第三年就浪费了,考上台湾大学后读了三年,考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大(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了第一,大家都说:“你的孩子是天才……”,我说:“是最笨的……”,人家问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从哪学到的读书方法,他说,没有,我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聪明起来,就是三年级时我读了《老子》,会背《老子》,大家可能都会想,我也要去背《老子》……来不及了!    
  这个孩子将来的成就会比我高十倍,凭什么你知道?就凭那句话:“孩子呀!从今以后你每天背两章”。他就可以高我十倍,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我有什么力量。我又没给他讲《老子》,我若给他讲了一句《老子》,天打雷劈,但他不了解《老子》吗?从初中开始,这个智慧渐渐产生,高中时能引用,大学时,他就能用《老子》的思想去比对世界上的哲学家,凭什么,三年级九岁时五十五天的教育,有没有让他在家专门读《老子》?没有,课余时间,就这么简单,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这个没有是一辈子的没有,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心痛所在。    
  我为什么要讲得口沫横飞,慷慨激昂,我们要救你的孩子,救我们的国家,我这个孩子是不是了不起呢?不是,我孩子都说:“现在读经的孩子比我强一百倍。”为什么?因为现在有人在推广读经嘛!没有人推广时由我来教,现在推广了五六年,全台湾有一百万的孩子,一万人中有一个认真的就好了嘛!其实哪有一万个人才有一个呢?十个里就有一个很认真的,他们只要读二三年到四五年就不得了了。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更会捶胸顿足,回家好好反省,好好把握。    
  有一个人,八年前我刚推广时来听演讲,他是学西洋东西的,学牙医一辈子都只读西洋的东西,但他听了后觉得,小孩子要读我也要读,我要有一套大人读书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读经。凭什么大人也可以读经?把你心理年龄降低跟儿童一样,就是读这些书时,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这样念,千万不要想了解,你要想了解,就心烦气燥,就读不下去了,所以你一遍遍的读,再一遍遍的读。他从那时开始读《论语》,后来他结婚了,叫他太太也来听我演讲,他们夫妻俩每天早晨读半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他爱人怀孕了照样这样读,胎儿就在肚里听了十个月的《论语》,出生后相貌不凡!(众笑)而且非常好带,几乎不费父母任何烦恼,晚上从来不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聪明得不需要哭。十个月的《论语》教育嘛!出生以后父母照常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我刚才讲过,醒着可以,睡着也没关系,反正在听《论语》,等这个孩子一岁会讲话时,他就会背《论语》了,一岁半就认得很多字,二岁就开始读书,读自己的课外书,读那些幼儿园的书。    
  我都不知道这件事,反正我是这样讲,讲过后,什么时候我还能跟你见着面呢?你什么时候告诉我呢?所以那个人也是一样,我都不知道,七年后这小孩五岁半了,他父亲又见到我,他说:“现在我的小孩子我很烦恼,因为他读书,太喜欢读书了。读太多了”。他读什么呢?读世界名著!五岁半,世界名著字太小,父亲不让他读,他就偷偷读,所以这个孩子读书时很紧张,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就把书藏在床下。“我在这里玩”,他爸爸说:“玩,好,你赶快玩,好,不要读书”。    
  各位,如果天下的家庭都是如此,我告诉你呀!天下太平了。 
  台湾教育部长曾志朗先生,担忧国民不喜欢读书,担忧青少年只喜欢玩,不爱读书,他知道阅读习惯要从小学开始,所以拼命提倡儿童阅读教育。看谁能传过话去,告诉他不要再提倡了,用我的方法。你禁止都禁止不了。 
  很多老师教了读经后,小朋友语文能力一提升,接着他们看书,越看越喜欢看,理解能力越来越高,知识量超过老师,他们还是喜欢看,下课时全班都不动,老师非常生气,因为他们在看书,下课都在看,就说:“我数到三,不出去的我就罚。”“一!二!三!”大家往外跑,拿书去外面读,这种孩子,老师还窝心吗?还烦恼吗?这种孩子还要教他数学吗?还要教他自然吗?还要教他社会吗?还要教他语文吗?老师根本不要教书了!    
  那老师做什么?老师只说,孩子往前走,孩子啊,你的前途比我好,孩子你赶快读经,所以,老师只做一件事:读经。然后再做一件事,鼓励他多读课外书,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人才从此培养成功。不是再这样--“写生字,跟我写:一笔、一划、一钩”,“给我造词,给我造句,给我作文”……。老师教造句跟作文最笨,造句不用教,作文不用教,只要他看一千本书,他就作文给你看,假如他没看过一千本书,你作文是白费力气的,要把握教育重点,不要再浪费老师的青春了。

  ( 0 ) ( 0 )  

  相关阅读:
· 绝版二十四孝图
· 《论语》季氏第十六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论语》宪问第十四
· 《论语》子路第十三
· 《论语》颜渊第十二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4463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