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敬业奉献 > 正文
 
沈浩
2012/4/11 18:21:13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chuan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 这幅挽联将沈浩六年的呕心沥血定个在小岗,深深刻画出他四十五岁最后六年的璀璨人生。   四十五年,坦荡的一个君子,从高中的日记,到人生最后的记述, 一个省财政厅的选派干部,一个小岗村的党委书记; 一个爱家的丈夫,一个爱女儿的父亲; 一个深爱老母亲的孝子,一个执政为民不徇私情的老儿子。   这是沈浩,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一个复杂而纯粹的人。 红手印,小岗村人用最神圣的方式表达了最朴素最诚挚最热切的心愿。 小岗村的第二次红手印,是为了留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 沈浩去世后,村民们再一次按下红手印,把他的骨灰留在村里。 就这样,饱含深情的三次红手印,永远的留住了沈书记。 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我是农民的儿子”。2008年9月2日。小岗村民沈家云的家里。你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你蹲下来,帮着收起了花生。 小岗人说:“你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嗓门大,老远就跟人招呼”,你总是笑着踱进哪家的院子,坐在门槛上,跟老人拉呱。留你吃饭,你总爱笑着问:“行,给不给吃肉啊?”(人民日报)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 0 ) ( 0 )  

  相关阅读:
· 周宪梁
· 谭东
· 邵春亮
· 邓前堆
· 张雅琴
· 文建明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077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