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实守信 > 正文
 
王乐义
2012/4/13 15:45:55 来源:中华经典网 责任编辑:中华经典网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人物小传:

王乐义,中共党员,1941年11月出生。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任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29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华农业英才”等荣誉称号。

他发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使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2007年国庆前夜,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也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表彰会,但披红挂彩的不是老典型王乐义,而是王乐义带出来的村里的13个道德模范。

面对众多荣誉,王乐义依旧保持着农民的憨厚与朴实。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进京接受表彰之后,就思忖着:自己成为道德模范了还不够,要让村里直至更多的农民兄弟们都达到道德模范的标准。这就像当年他传授冬暖式大棚技术一样,怀揣着一个朴素的理想:“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

  王者风范

菜棚自暖钢架支撑、小山般的北墙、拱形无滴膜棚顶、吸热聚光——王乐义发明的冬暖式大棚,即使在严冬里也春意盎然。这是村里的第三代大棚,棚顶能自动卷帘、棚内能自动灌溉,温度自主控制。

寿光有农业传统,世界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即出自寿光人之手。在王乐义发明冬暖式大棚之前,这里也有取暖式大棚,每个棚一冬要烧五六吨煤,还只能生产叶菜,不能生产果菜。

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要建不取暖的新式大棚,乡亲们纷纷质疑:“咱村里一架大棚一年烧上万斤煤,春节前还长不出菜来。想用冬天的太阳晒出黄瓜来?那是神仙办的事!”

“这是眉毛上荡秋千——玄乎!”一个棚需投入万余元,可当时村民收入不到1000元,“能发财,为什么村干部不种?” 好心人劝道:“二哥,别折腾了!1978年,你得了绝症,险些丧了命。以前,咱村里老少爷儿们是胖大海掉进黄连水——苦水里泡大的。在你带领下,好不容易把村里三个不长庄稼的埠岭改造好,栽上果树,现在温饱了,先过几年安稳日子吧。”

群众暂时不理解,王乐义也要发动。“当干部就是让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要不,要干部干啥?” 可无论怎么做工作,村里就是没人响应。

“党员是干啥的,党员就是带头的。”王乐义和全村的另外16名党员首先示范,“农村共产党员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个风险党员不担,谁来担?”

1989年8月13日,17个共产党员示范棚破土动工,10月播种,12月24日,第一批冬季黄瓜顶着黄花上市了:每公斤20元!到第二年5月一算账,棚均收入2.7万元。在当时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

群众眼热了,第二年没用动员,一下子上了181个大棚,户均1个多。王乐义等17名党员手把手地把技术传给村民。 三元朱村种大棚黄瓜发了大财,在寿光甚至全省引起了轰动。

有人来“点拨”王乐义:“乐义啊,现在老少爷儿们都指着这技术发家致富呢,你可不能轻易传出去,咱先封锁三年,等大家发了再说。”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萝卜快了不洗泥,白菜多了当草皮。王乐义知道乡亲们心里打的“小九九”。

王乐义说:“我当时内心也斗争过。我这个村支部书记是该让村民富起来。”但镇党委书记来了,要求他在全镇推广;县委书记来了,要他在全县推广;省领导来了,要他在全省推广。

王乐义下定了决心,在党员会上,他情真意切: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员是不分村不分镇的,就是要考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别人,外地的农民兄弟跟咱一样想致富啊。

全国还有多少城乡居民冬天吃萝卜白菜?全国的农民兄弟还有多少没有致富门路?三元朱村不能把这个“利”“专”起来。

  乐助人富 技传四方

从1990年开始,王乐义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员,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三元朱村还有140多名技术员常年奔波在外,传技授徒;27人被外地聘为科技副乡(镇)长,3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

王乐义自己更不闲着。这些年来,他拖着病残之躯、腰间挂着粪袋子跑了11个省市区,行程逾10万公里。

陕西延安甘泉县下寺湾镇虎皮头村与三元朱结为“友好村”后,已经建起了108架大棚,王乐义带着三元朱的技术员改写了这里“冬春不见青”的历史,大棚收入占村民收入的70%。

曾长期在这里工作的技术员王佃军谦虚地说:“我们传过去的是大棚技术,带回来的是延安精神。” 王乐义的每一步成功、三元朱的每一份收获,总是伴随着全国无数个农村受益,王乐义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根须已经伸向大半个中国的农村。

王乐义说:“2005年4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三元朱村考察时郑重嘱托:乐义啊,你一定要把大棚技术一如既往地向贫困地区传播,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没有他们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带着自己的朴素理想,更带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王乐义已在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实验成功了第五代冬暖式蔬菜大棚。

在零下25摄氏度的恶劣天气里不用加温照样正常生产,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种植区域。“这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王乐义欣慰地说。

自1991年起,王乐义走出寿光,走出山东,毫无保留地把冬暖式大棚技术传授给了千家万户。他曾在延安顶着39摄氏度的高烧为1000多人连续讲课4个半小时;他曾先后13次远赴边疆,结束了新疆每年8个月吃外地菜的历史。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从东三省到圣地延安,王乐义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播种机,走到哪里都营造出一片“冬天里的春天”。

  义利高洁 功德兼隆

寿光市委的一位领导同志说,人们敬慕王乐义,不仅因为他是“冬暖大棚蔬菜之父”,还源于他爱民敬民的博大胸怀,源于他“虚怀如水净,清品与山齐”的高尚品德。

一位熟悉王乐义的书法家赠送给他“功德兼隆”4个大字。 王乐义常说,种菜也要有科学发展观,要种老百姓放心的菜、种绿色菜。为种植无公害蔬菜,他多处奔波,最后找到了中国农科院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教授,虚心请教技术。

“这个项目我试验成功6年了,还没得到推广,没想到第一个来找我的是个只上过4年学的农民……”老教授被王乐义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

王乐义常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当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经常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贴补村集体。

1996年,王乐义在人民大会堂接过了1万元的“农业奖励金”。拿到钱,他先到农科院买了3800多元的新种子。回家路上,得知天津有一项无土栽培芽菜的新技术,就在天津下了车,问清情况后,他急匆匆回到村里,领上村里的技术员又返回天津学习。交上学费,买了材料、种子,再加上请技术员,1万元奖金只剩下不足3元。

回到家里,老伴问他:“这次到北京领了啥呀?”王乐义黑黑的脸膛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领了一万块钱,又花了。”

这些年,到底领了多少钱的奖金,王乐义说不清楚,他的老伴更不清楚。有时,村里搞种菜试验,王乐义就用自己的钱。他笑呵呵地解释:“反正我的钱用了就用了,自己没意见别人就没有意见,花着心里踏实。”

2004年,又一个消息震惊了三元朱村的村民。王乐义在乡亲面前明确表态,用“乐义”注册商标分红的钱全部交给村集体,自己一分钱不要。要知道,使用“乐义”商标的公司有10多家,其中包括一个绿色食品蔬菜项目,一个过亿元的复合肥产品项目。专家估算,“乐义”商标的品牌价值超过亿元。

这回,乡亲们不同意了:吃苦最多、付出最多的书记怎么能一分钱都不要呢?然而,王乐义坚定自己的想法,“乐义”这个品牌是乡亲们培养的,不是自己的,是全体村民的。他说:“当干部的,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群众利益前头。”

很多人都为王乐义惋惜,但王乐义并不后悔,他很满足。他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就要报党恩,当村干部的最大责任,就是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带领群众致富。他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看重了比命重,看轻了就是纸。只有用在最需要的群众身上,才有价值。” (宋光茂)

模范感言

党员是干啥的,党员就是带头的。农村共产党员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个风险党员不担,谁来担?

  ( 0 ) ( 0 )  

  相关阅读:
· 李静娜
· 徐丽珍
· 王一硕
· 单增
· 徐辉
· 尚金锁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2390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