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传统中医 国学教育 儒学人物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党建园地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项目发布  产品发布  加入联盟  场地租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知行论坛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作者:廖言
2014/12/29 8:59:32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丽英 我要评论 【打印
fiogf49gjkf0d

资料图片 

    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呈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深刻认识、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迈进,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引领现代文明,凝聚物质力量,彰显个人价值,志愿精神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志愿精神的推广和普及,衡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社会对志愿精神的培育践行,记录着文明进步的足迹。志愿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发展,切合中国实际、促进中国和谐、滋养中国精神,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志愿精神是优化社会结构、创新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以志愿精神凝聚起来的社会力量,成为重构“小政府”与“大社会”、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支点。在志愿精神感召下,志愿服务弥补了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共福利的不足,满足了人们谋求发展、维护利益、获得认同等多方面需要。人们不断增强社会归属感、责任感、基层自治能力和自觉奉献精神,有利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志愿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感召。志愿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国家层面支撑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有助于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社会层面支撑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公民个人层面支撑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弘扬志愿精神,必然把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与个人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大的精神力量。

    志愿精神是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向导。进入新世纪,志愿活动深深扎根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志愿精神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优势更加突出。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快速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困难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弘扬志愿精神,必然促进“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理念转化为社会实践,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增进团结友爱、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志愿精神是促进中西文化交融互鉴的共有价值。志愿精神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又饱含西方文明进步成果,体现人类共有价值追求。在中国,儒家“仁者爱人”、墨家“兼爱非攻”、道家“积德行善”,以及佛家慈悲为怀思想,都成为我国传统慈善思想之源。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公益慈善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及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其志愿精神的主脉,又伴随时代不断发展。弘扬志愿精神,必将在中西文化交流互动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包容进步中筑起道德新高地。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构建志愿精神的内核旨归

    当代中国,志愿精神不仅秉持自由自愿、不为报酬、利他原则,更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呼应,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于国有利、于己有益。

    奉献是志愿精神的核心理念。奉献是指在不计回报、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前提下,满怀情感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献力、助推人类发展中所表现的无偿服务精神。奉献理念突出表达个体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他人的责任和义务,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增添了社会温度,成为志愿精神的精髓。其中,公共服务意识是奉献理念的时代呈现和志愿精神的最好表达。伴随我国志愿行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在奉献中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更加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民主参与公共管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友爱是志愿精神的重要特质。友爱是指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以及志趣相近的人际双方或多方自然流露的亲切情感。友爱理念跨越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社会成员具备友爱的道德情感,是激发形成志愿精神的重要动力。尊重是友爱的基石,面对服务对象,志愿行为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而是平等礼貌地交流沟通,同心同德地蓄积力量,团结友善地攻克难关,友爱与尊重也随之化为志愿精神的最美花朵。

    互助是志愿精神的根本主旨。互助是指志愿者帮助处于困难危机中的人们改善现状、提升能力、获得发展;受助者摆脱困境后,也会欣然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互助理念强调志愿服务双方互为友好、互为关心、心态平衡,服务本身也绝不是一方单向付出,更不是个人利益的牺牲,而是既有利他一面,也有利己一面,是利他与利己的有机统一,追求人己两利的和谐状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志愿服务中互助的生动写照。互助的必然结果是共赢,让志愿精神焕发恒久魅力。

    进步是志愿精神的实践归宿。进步是指志愿者在帮助他人、参与服务中既提高了个人能力,又促进了社会发展。这是志愿精神的理想愿景,也是志愿事业的发展主题。坚持进步理念开展志愿活动,对于社会,能够汇聚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人们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增加社会福利总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对于个人,能够推动志愿者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不同岗位上、不同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贡献才学能力,升华精神境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组织引领、制度固化、文化传承,建设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的新常态

    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繁荣发展,要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全员参与,全情投入,在澎湃的志愿服务大潮中全面弘扬志愿精神,努力建设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的新常态。

    把弘扬志愿精神植根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要发挥志愿精神的驱动作用,引领广大人民增强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深刻体验社会发展转型,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国家整体实力发展壮大;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奉献、勤勉为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积极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广大人民突破个体生命活动局限性,将个人融入社会中,赢得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成长进步的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实现共同理想和人生价值。

    把弘扬志愿精神统一于服务制度化的具体进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重点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全面推广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提高志愿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设立合理的志愿服务活动评价指标,科学认定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切实维护和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地方立法,完善支持保护志愿者及其劳动的政策和法律,形成崇尚志愿精神的社会环境。

    把弘扬志愿精神贯穿于开展学雷锋等各项活动中。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大众化的当代表现。把志愿精神注入到学雷锋活动中来,就要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把志愿服务理念转化为学雷锋的具体行动,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从办得到的事情出发,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大力开展敬老帮扶、爱幼助学、关爱农民工、扶残助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山川河流等志愿服务,务求力所能及、至微至显、善做善成,让雷锋精神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把弘扬志愿精神体现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要积极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宏观领导、各级文明委业务指导、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社会团体的组织推动作用,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用好大众传媒和新媒体,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功能,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强化青年志愿服务生力军地位,加强志愿精神教育引导,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通过深入社区的优质服务推动志愿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 0 ) ( 0 )  

  相关阅读:
· 悦读丨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
·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根本方向
· 以文化认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 诵读经典美文 开启智慧人生——河北省瑞林传统文化书院第三届经典美文朗诵大赛顺利举行
· 金声玉振 含英咀华|瑞林书院参加第六届全国“相约《论语》文化中国”——世界读书日 人人读《论语》全国大型公益活动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27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公民德行教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