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注册研究会会员 | 帮助 | 设为首页
中华经典网
网站首页 政策资讯 文化机构 文化学校 讲师风采 人才信息 义工之家 视频空间 联盟单位 国学教育 党建园地
瑞林书院 国学融媒体 瑞林甄选 公益论坛 培训信息 夏令营 冬令营 研学营 儒商人物 德行天下 在线留言
研究会概况  研究会动态  组织机构  研究会章程
论坛简介  筹备资料   申报流程   历届回顾
联盟公约  联盟说明  联盟单位  加入联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政策 > 正文
 
稷下学宫与诸子时代的理论融合
2025/9/8 9:32:57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我要评论 【打印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剧烈动荡。诸子著书言治乱之事,围绕国家如何治理,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鸣。《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曾向孔子学习,但发现儒家厚葬劳民伤财,服丧太久耽误民事,所以背弃周道而采用夏政。儒家强调知天命而墨家非命,儒家疏远鬼神而墨家明鬼,儒家隆礼乐而墨家非礼乐。正是由于两家观点的尖锐对立,所以墨子撰写《非儒》《非命》《非乐》等篇,猛烈抨击儒家学说的不足之处。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杨朱、墨翟之言流行、泛滥。孟子基于卫道的立场,奋起反击。《孟子·滕文公下》云: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说杨朱无君,墨翟无父,他们的学说,实际是在教人当禽兽。墨子攻讦儒家,孟子斥责墨子、杨朱,战国前期百家争鸣,宛若水火而不能相容。道术将为天下裂,诸子思想分化态势已非常明显。

  战国时期,诸侯国面临救亡图存的激烈竞争,吸引人才、选贤举能,乃大势所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

  (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至齐宣王时,重金厚禄,广招贤能之士多达千余人,可谓盛极一时。魏文侯曾经延揽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礼遇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人数最多不过几十人。而像稷下学宫这样云集天下千余名学者,其宏大规模是比较罕见的。

  稷下学宫将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众多学者会聚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了思想争鸣与定期交流的学术平台。孟子、荀子、淳于髡、邹衍、慎到、尹文等众多贤士皆游学于稷下,著书立说、讲学授徒,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主阵地。稷下学宫虽然由官方主导,但齐国统治者奉行不治而议论的方针,不用行政权力干预各家的学术主张。当时不同学派的学者在稷下不任职而论国事,畅所欲言、激烈交锋,不同学派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加速了彼此之间的思想融合。稷下学宫在建言资政、培养人才等方面颇有建树,而在诸子治国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其重要的贡献是推动百家由分化走向融合。

  稷下学宫学派多元融合重要的理论成果,是黄老学派的产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慎到、田骈、接予、环渊等人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都崇尚黄老之学,各有著述。黄老学派采撷众家之长,融汇儒、墨、名、法、阴阳诸家之说,其所以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派,与稷下学宫营造的多学派交融的氛围密切相关。

  礼教与法治,是儒、法两家最具标志性的理论特征。《管子·权修》篇: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管子》主张国君利民亲民,以礼教化民众,率先垂范,此近于儒家;以法令、刑罚约束百姓的行为,以赏赐激励民众,此近于法家。《管子》一书,应是由稷下学者编纂而成。它既倡导礼教,也重视法治、道德、心术等内容,内容驳杂,实际是荟萃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思想而成的。

  荀子是从稷下学宫走出来的学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子在稷下学宫讲学,他学识渊博,曾经三次担任祭酒。礼治缺乏强制力,荀子以法治作为礼治的后盾,提出了礼主刑辅、王霸互补的治国理论范式。孔子之后,思孟学派强于内圣而疏于外王,荀子儒法结合、礼法并用治国理论模式的建构,弥补了思孟学派的不足,满足了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需要。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西汉统治阳为儒,阴为法,实际是仿效荀子的王道与霸道相结合。荀子治国理论有效满足了汉代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成为历代帝制社会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南。

  稷下学宫之后,诸子之间争鸣、交流的频率增加,百家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兼具两家甚或多家思想的著述增多。例如,清华简出土于南方楚地,其中亦存有不少诸子融合的篇目。简本《邦家之政》记载:如是,则视民必如肠矣,下赡其上如父母,上下相复也。肠,代指腹心。国君爱护民众如腹心,则民众爱戴国君如父母。类似的内容见于《大戴礼记》,《主言》篇孔子曰:上之亲下也如腹心,则下之亲上也如保子之见慈母也。上下之相亲如此,然后令则从,施则行。”“父母慈母上下相复上下相亲,密切对应,也与腹心义近。由此可知,《邦家之政》篇中当汲取了儒家的思想元素。

  清华简《邦家之政》云:宫室小卑以迫,其器小而粹,其礼肥。”“当从整理者读为,意指简朴。儒家隆礼仪,而简文主张限制宫室的规模、器物的尺寸,礼仪简朴,反对乐繁而变,这些都合于墨家节用”“非乐的主张。简文作者倡导丧薄而哀,不同于儒家,而与墨家节葬的观点明显契合。因此可以说,清华简《邦家之政》是以儒墨为主、兼采百家而成的文献。

  诸子思想分化,会导致理论体系深化,但其适用的范围会相对收窄。而国家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满足国家治理多方面的需求,融汇众家、舍短取长,是战国时期诸子治国理论建构的总体方向与趋势。稷下学宫突出的学术特征有二:一是学术自由的精神。齐国统治者不以行政手段干涉诸子的学术主张,学者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辩难。二是以多元融合的方式推进理论创新。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家各有弊端,它们借助稷下学宫多元的理论资源,弥补自己学说的不足之处。自稷下学宫伊始,黄老道家、齐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派陆续形成。《管子》、《荀子》、清华简《邦家之政》《治政之道(治邦之道)》皆采撷百家之学,学术融合逐渐汇聚为一股波涛汹涌的思想潮流。作为百家争鸣的学术重镇,稷下学宫的设置,有力地推动了诸子的思想交融与理论创新。

  综上,天下如何治理自三代时期就已开始塑构,而西周表为君臣,内为血缘,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度紧密配合,成为王国治理的范式与样板。诸子时代,是从王国治理走向帝国治理的重要转型期。墨子攻讦儒家,孟子反击墨子、杨朱,战国前期思想分化已经成为百家治国理论建构的常态。但稷下学宫反其道而行之,它汇集学者千余人,使诸子能接触到不同学派的理论资源,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为百家学术融合与理论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稷下学宫引领一时之风气,黄老之学、《管子》《荀子》、清华简《邦家之政》《治政之道》等融合型的学派和著述纷纷出现,战国时期的学风为之丕变。在这种意义上说,稷下学宫是诸子时代治国理论由分化走向融合的重要转捩点。其所孕育的学派理论与创新精神,成为帝国治理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 0 ) ( 0 )  

  相关阅读:
· 稷下学宫与诸子时代的理论融合
· 王阳明家书中的智慧
· 蒙曼:《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平民治家智慧
· 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
·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国家治理意蕴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明交流互鉴观
 
  评 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人参与,点击查看
        暂无评论
登录
昵 称:

密 码:



关闭
 登录 注册  
公告招聘 更多>>
2013道德大讲堂听众感言 ..【详细】
· 瑞林教育集团简介
· 【重磅】国学之光颁奖盛典获奖单位
· 关于组织参加“中华经典共读计划·
· 沈阳弘德文化传媒正在直播中
· 网易新闻报道
· 今日头条报道瑞林书院
· 和讯网报道瑞林书院
· 凤凰网报道瑞林书院
· 河北新闻网报道瑞林书院
· 中新网报道瑞林书院
论坛感言 更多>>
· 把爱传出去
· 赞《弟子规》快板书
· 国学之歌
· 传统文化的力量---记大连市公民德行
· 在大连做义工(义工手记)
  Copyright & copy 传统文化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国学教育,国学讲师,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学校,传统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论坛官方网站,瑞林书院,国学大中专学历教育,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
官方邮箱:359569999@qq.com 电话:0311-85085111
经典网官方微信号:15076193388
地址:石家庄市四中路16号中国盒子商务楼A座602在线咨询
经典网 Copyrights reserved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冀ICP备06012056号-2

13010402001811